片名:飢餓遊戲:星火燎原
 
心得:
  文學界對於電影界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存在,好萊塢創意枯竭也不是什麼新聞了,劇本荒鬧得很嚴重更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原創電影不是沒有,但是少之又少,翻出近幾年來的熱門檔期或是票房榜觀察一下,不難發現,現在在電影圈基本上可以說是各種續集、翻拍、重拍電影的天下。而在翻拍這方面,除了大家最愛的漫畫電影之外,各種小說在這一區塊也是佔了一席之地,將文學作品搬上大螢幕,一方面除了可以吸引本來就愛看電影的影迷之外,更可以將平常沒有看電影習慣、卻喜歡閱讀的書迷給拐進戲院,只要挑對改編的作品,這堪稱是一塊相當龐大的市場,怪不得好萊塢的製作人們會對文學改編的電影如此趨之若鶩了。
 
  而在哈利波特跟暮光之城等青少年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在票房─評價是另外一回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將熱門的青少年小說搬上大螢幕變成了電影圈的一股流行。本片便是根據近年來相當火紅青少年小說系列改編而成,第一集飢餓遊戲已於去年上映,並在當時取的了相當不錯的票房與評價,續集的拍攝早已是勢在必行。在大量書迷與影迷望穿秋水的期待之下,本片終於在今年年底盛大聯映。除了原班人馬全數回歸演出之外,還加入了一位影帝等級的菲利浦西摩霍夫曼來壯大本片的聲勢,另外導演則從上一集的蓋瑞羅斯換成了以指導康斯坦汀:驅魔神探、我是傳奇等片聞名的法蘭斯勞倫斯。結果究竟如何?從北美那邊好得不可思議的口碑與票房看來,這片是非常成功的,明年的自由幻夢上集跟後年的下集─把最後一集猜成兩集拍似乎也是近年來的一股風潮,都是哈利波特害的─相信它們不論口碑如何,票房一定只會越來越好,尤其是最後的下集,依照往常的經驗來看,甚至有可能挑戰十億大關也不一定。反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不過,青少年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何其多,大家總是只看到了成功者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忽略了,失敗的例子更是不在少數,事實上,仔細看一下,會發現每年其實都有一大票青少年小說改編的電影,真正能大賣的,根本沒幾部,其它不賣座的失敗者,要嘛過沒多久就被遺忘,要嘛根本名不見經傳,它們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在宣傳詞上總是非常聳動─奇怪,全美的小說到底有幾個最受歡迎、最熱賣、書榜排行第一名?好像只要能夠翻拍成電影就會自動獲得這些成就似的─說起來好像很好聽,但看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題材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奇幻冒險中穿插如夢如詩的男女情愛。老梗不打緊,品質才要緊,可是這之中總是不乏從預告片就讓人感到質感堪憂的作品,而從之後的票房評價也是證明了確實不優。
 
  說真的,青少年小說要拍成電影並不好拍,在先天條件上就已經有著諸多限制,其一是在拍攝內容上,原著本來就是鎖定兒少市場,天生就比較幼稚了些,不可能太成熟,甚至偶爾還是出現一些過度矯情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劇情用在小說文本上或許還能接受,但套到電影上就會令編劇綁手綁腳的,很難發揮;二是因為主角設定大多是小孩子,因此在電影拍攝上不免得請童星擔綱演出,但能有著票房號召力的童星少之又少,雖然說找個幾位硬底子的大咖來演出配角算是常見的解決方案,不過在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們戲分不會多的情況之下,要靠這點來吸引觀眾還是難了點,畢竟不是每部電影都能夠像本片這般星光熠熠─對,我光是為了看有頭髮的伍迪哈里遜就甘願掏錢進戲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相信一本小說能搬上大螢幕多多少少一定是有點料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太多青少年小說翻拍的電影在製作上感覺都不是很用心,並不是找來帥哥美女談戀愛、配上熱鬧的特效煙火再打上原著小說的名號觀眾就會乖乖買單,拍一部電影,誠意終究才是最重要的。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應該不難看出來,我確實是對青少年小說跟其改編而成的電影有些成見在,這點我並不否認。
 
  好像有點扯太遠了,把話題拉回飢餓遊戲上。以市面上全部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為標準來論的話,去年的第一集的拍攝規格與整體表現都可以說是在水準之上的,因此在票房以及評價上能夠脫穎而出絕非僥倖,不過就我個人的觀感來論的話,我是覺得那片雞肋了點,是不差,但我找不到非看不可的推薦理由,就只是,不錯而已,該有的都有了,但沒哪一方面特別突出,不過不失。
 
  當然,這不能全然責怪電影,真要說有什麼缺陷的話,頂多就是如果最後遊戲時的廝殺能夠拍得更好的話,電影會更精彩,除此之外,電影本身並無太大的過失,會有這樣的成果表現實在是非戰之罪,畢竟它的原著小說內容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了,不以精采程度、單以改編程度來看它,飢餓遊戲算是很成功的一個改編作品,刪減得當,而且有成功地抓到原著精神(雖然我根本不太確定第一集到底想表達什麼)
 
  而原著對我來說,最大的一個致命傷在於,它身為一部以反烏托邦/極權政府為題材的未來科幻小說,它在最基本的背景世界觀設定上,說服不了我。我是說,我始終都無法了解,為何飢餓遊戲這個東西,或者是說,這個制度,可以存在這麼久的時間,我無法相信的是,為何在這期間,那個世界中並沒有任何人站出來質疑、或是領導大眾試圖對抗與推翻政府和飢餓遊戲呢?難道大家真的就這樣默默地接受與認命?這已經不是「反正死的不是我家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這種冷漠心態的問題了,隨時都會輪到你家孩子被抓去送死啊,根據這集大旬季的規則來看,政府隨時要你死也都是可能的啊!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前幾個行政區存在著自願參加比賽的專業貢品,我的天啊,這可不是什麼培訓國手參加比賽得金牌這麼簡單的事,這是把你丟到競技場裡面跟你的同袍自相殘殺、二十四人只能活一人的慘忍大逃殺啊!相比之下,當年把自願服役的士兵訓練一番後丟到越戰戰場上的美國簡直是溫柔,畢竟戰爭不是天天在打,飢餓遊戲可是年年都在舉辦,打仗的活著回來是榮耀祖國的英雄、死在戰場上的好歹也是個為國捐軀的漢子。我還真不太確定,你在飢餓遊戲中獲勝或死亡,到底能得到什麼?尤其是那些前幾區的專業貢品,他們基本上都是豐衣足食、享樂無極限的好野人,有錢人不是最怕死了嗎?作者這樣的設計,除了塑造出遊戲中夠力的強大對手之外,我看不出作用何在。另外,我也不太喜歡作者為了凸顯出都城的人民紙醉金迷、奢華無邊的形象,於是把他們都寫成白癡。
 
  這集的主題,是星火可以燎原,革命之火總是始於微小的事件,但這星星之火早在飢餓遊戲出現的時候就已經點燃了吧!都已經燒到你家來、你家都快被燒光了,裡面的人物卻還要等到上一集的事件發生才會意識到「這樣下去好像不是辦法」?在這之前竟未曾有過任何有志之士發動革命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還是說其實有?我忘了被核彈轟掉的第十三區發生什麼事了。
 
  (12/1補充:感謝網友LuFu魯夫提醒,十三區確實是在叛亂之中被炸毀以殺雞儆猴的。)
 
  說了這麼多,可能會讓人以為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事實上,比較難聽的話我先講完了,這部電影很好看,我也很喜歡它。
 
  首先,它在劇情的編排上十分地令人激賞,小說改編的電影很困難,因為書迷很難討好,他們每個人想在大螢幕上看到的情節都不一樣,只要改編稍有閃失,很容易被罵,小說基本上只要作者對自己的文字夠有自信,要把書寫得多長多厚都沒人會阻止他─好吧,或許編輯會─但電影受限於片長的關係可不能這樣搞,即使是長如魔戒系列,或是優秀如鐵面特警隊,都還是有所刪減與改編,而該刪減什麼情節、甚至該加入什麼樣的自創劇情,這就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了。這就點來說,我覺得上集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這集我不敢說太多,因為我不是書迷,而且小說我還沒看完,目前大概只看到了男女主角去完都城準備打道回府的部份而已。看到那邊為止,我是覺得最大的缺點在於作者花太多篇幅去描寫那些必要性沒有很高的東西,畫面背景那些暫且不提,小說沒有畫面,只能靠文字來補全這無可厚非,電影的優勢就在於可以直接用影像來取代大量的形容詞,不過很多描寫都城人民開趴的情形、或是有關於飲食跟服飾的部份實在有點乏味,電影倒是很上道地將這部份全數刪除,專注在主線劇情上,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後半段我就不知道了,不予置評。
 
  而且導演說故事的功力也很棒,片長很長,將近兩個半小時,文戲很多,前半段幾乎都在對話,但是故事流暢沒冷場,情緒強烈,能夠讓觀眾對於劇中的角色有所認同與代入感,這裡做的是很好,本片確實展現出了青少年改編的電影中難得一見的戲劇張力。
 
  雖然說在基本設定上無法說服我,但在以「編劇說了算」這樣的心態為前提之下,去接受飢餓遊戲這樣的制度存在是有可能的,那這樣來說的,這片的概念其實我還挺喜歡的,上集雖然是以極權政府為主題,但仍是注重在在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發展與娛樂性本身上,到了這集,我不太確定小說是怎麼寫的,但就論電影的話,這片終於接觸到了一個青少年電影鮮少提集的成熟主題:革命。
 
  我承認我是一個比較不問世事,也對一切社運沒有參與意願的人,真的對政府有什麼不爽的地方,我頂多偶爾躲在螢幕之後在網路上罵一罵打打嘴砲,多數的時候還是屬於自掃門前雪而懶的管他人瓦上霜的典型,只想安安穩穩的過好自己的日子。不過其實我也知道,有時候革命的確是有其必要,當政府濫權腐敗到一個極致的時候,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這片的氣氛營造真的是很棒的,政府的暴力壓迫以及人民的反抗怒火都有確實地讓觀眾感受到,最後的結局也斷在一個很漂亮的地方,除了能達到真的會讓人去期待下一集的效果以外,又讓人在心境上同時感到無比地激昂,我彷彿真的看到了,那革命的星火,點燃了。人民不應該害怕政府,政府才應該害怕人民。
 
  不過,以歷史為借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推翻暴政之後,取而代之的人民不會成為另外一個極權,我想這樣的情形應該是不會在這系列的結局中看到,但是,有時候一個故事結束之後的劇情,才是真正值得討論的,不是嗎?
 
  這片比較讓人感到遺憾的一個地方,我認為是,最後理應是娛樂性最高潮的部份,也就是那場飢餓遊戲,太短暫了點。從上集的小說來看,作者並不善於描繪戰鬥場面,不論是動作本身或是戰略、場面調度等都不太行,就連它的電影版都繼承了這個缺點,專業貢品們爬樹去抓女主角爬不成、在樹下守夜守到通通睡著這可笑的情節我到現在依然難忘。雖然本集的小說還沒讀到那部份,但我並不期待作者在動作場面上的寫作功力大躍進,不過本片的導演換成了法蘭斯勞倫斯這點還是讓我對這片的場面有些期待,他執導的康斯坦汀:驅魔神探,不論是在視覺效果或是動作場面上都是我看過最帥的電影之一,我想他應該是能補足上集跟小說的不足才是。
 
  聽說原著中對於這場飢餓遊戲的描述並不多,僅佔了最後一百多頁的篇幅而已,可是誰說電影不能改編一下,把這場遊戲變得更精采呢?至少我一開始是有這樣的想法啦。結果是這集的動作場面是拍的比上集好沒錯,運鏡或是魄力都很優秀,一些大場面的畫面抓得很漂亮,但其實長度還是不太夠的,多數時間幾乎都是靠遊戲設計師在搞主角他們,真正的貢品之間的獵殺、追蹤與佈局等,這方面的要素幾乎是等於零。我偶而還會去猜誰可以信任、誰又是真正的敵人,但本片在最後給出的答案並不認人感到驚奇或意外,殊為可惜。
 
  是說,如過預算夠的話,本片可以去看看IMAX版本的,整場飢餓遊戲都是以IMAX攝影機拍攝,畫面投射在IMAX巨型螢幕上非常壯觀,而且為了畫面的流暢度與連貫性,就連場景偶爾轉到總統和遊戲設計師那邊的過場畫面都是遊IMAX攝影機拍攝的,很夠誠意。4DX可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噴霧、噴水、噴煙、閃電、吹風跟氣味等情境效果肯定是少不了,各位不妨考慮看看(本人是觀看IMAX版本的,4DX我沒看過)。
 
  說句實話,我並沒很欣賞上集珍妮佛勞倫斯的演出,演技平平的,從頭到尾都是同一個表情演完整部電影。到了這集,珍妮佛勞倫斯的演技整個大進步,情緒有夠豐富的,不論是比完上一場飢餓遊戲後的創傷造成的情緒崩潰、面對第二次飢餓遊戲時的驚慌失措、面對總統威脅時的徬徨無助、或是面對都城人民時的滿臉不削與藐視,她都詮釋得入木三分。
 
  我不敢說凱妮絲是個討人喜歡的角色─她的原始設定本來就不是個討喜的女孩─但珍妮佛勞倫斯將這個角色演得很棒,影后等級的演技展露無疑,她不算胖,但是身形比較偏圓一點,表現不出原著中骨瘦如柴的飢餓樣,不過珍妮佛勞倫絲靠著演技彌補了身材上的問題,看完這集之後,我無法想像她以外的第二人演出此角,之前看派特的幸福劇本就改變了我對她的印象,我現在更喜歡這位演員了!
 
  兩位男主角喬許哈契森跟連恩漢斯沃基本上都沒什麼太大的表現空間,前者除了在前半段跟女主角逢場作戲以外,對整個故事的作用並不大,後半段遊戲開始後甚至常常讓人忘記他的存在,後者則是戲份少,僅在頭尾出來一下而已;配角群倒是實力相當堅強,而且各個戲份都比我想像中要來得多,演出總統得唐納蘇德蘭上一集頗為花瓶,這集卻突然變得超搶戲,有夠霸氣,城府極深,氣勢十足;另外我還挺喜歡上一集遊戲進行當中,穿插史丹利圖奇跟陶比瓊斯的實況轉播這個有趣的設定,這集卻完全捨棄了這個設定,史丹利圖奇還是能在前半段靠著那張橡皮臉逗樂戲裡戲外的觀眾,陶比瓊斯則是只剩下一幕的戲份,有點可憐;伊麗莎白班克斯則是依然穿著各種非主流(在那個時代好像是主流吧)的詭異造型登場,不過在我看來,男女主角對她而言感覺不過是一份差事,但當她抽出女主角的名字時,她臉上的表情卻是很真實的悲痛,我不太明白她們之間的感情是哪來的;還有伍迪哈里遜帥氣依舊,他是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角色了─演員因素佔多數─真恨不得下一集直接給他當主角;新加入的菲利浦西摩霍夫曼戲份不多,主要功能是站著(或坐著)說話,看得出來他下一集戲分會加重,可以期待一下;還有吉娜馬隆演出的新角色是個亮點,好正好可愛,期待她未來繼續出現。
 
  總之,好看!從沒想過青少年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能如此地精彩,推薦!
 
 
帥哥評電影:
劇情張力:8
演員演技:10
節奏掌控:8
遊戲長度:7
IMAX效果:10
 
 
 
下部預計:白日夢冒險王(最近剛看完試片,好感動啊)
 
 
最後,歡迎大家來我的粉絲專頁
一起聊電影、亂哈啦、打嘴砲喔XD
今天就在此先告一段落。
帥哥看電影,我們下次再見!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帥哥: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